電影《一步之遙》上映之后得到了不少吐槽,據說吐槽點更多的是“看不懂”,再有就是“葛優(yōu)怎么不搞笑了”,有著“歲末大片”宣傳力度的《一步之遙》在一款較火的應用里面也只是“榮獲”5.6分,國內**導演姜文擔心啊,擔心這電影真成了陳凱歌的《無更》、張藝謀的《三槍》,于是,互聯(lián)網媒體、微信朋友圈子的各種有關《一步之遙》的再詮釋出現(xiàn)了。
判定一個犯罪或是謀殺案的時候,首先要找犯罪人的作案動機,而鎖定犯罪嫌疑人方式的是“此事發(fā)生、受害人死去”對誰有利,除非是變態(tài)殺人魔,否則誰做點案子還不是為了點利益。
《一步之遙》的兩篇詮釋文章恰似危機公關的引導,前幾類,講述“葛優(yōu)為什么不搞笑”。從《霸王別姬》到《讓子彈飛》,葛優(yōu)的形象早就在觀眾心目中定了型:幽默、帶點小聰明的搞笑角色,但是《一步之遙》中的葛優(yōu)不但不搞笑,反倒連是觀眾喜愛的角色都算不上:曾經被“姜文”救過,但面對著“姜文”的“殺人事件”卻不分青紅皂白,為了自己曾經的丑聞不被世人所知,毅然選擇落井下石、追捕“姜文”兩年,并借此類事件迅速成為“官場紅人”。
“公關”們是怎么詮釋葛優(yōu)的不搞笑的?文字可謂委婉而又鏗鏘有力。葛優(yōu)是被導演們打造出來的“搞笑角色”,但不代表他的路線只有“搞笑”,**國內幽默新風尚的“星爺”不也更終選擇了醇厚、樸素角色的轉型,葛優(yōu)只是在嘗試角色新突破。
再看看另一個有關《一步之遙》本身的詮釋文章,大家不是吐槽看不懂嗎?那我就直接告訴你為什么看不懂,因為這電影高大上、有內涵啊,你不了解“內幕”當然就看得恍恍然。
媒體有“《一步之遙》是電影掃盲貼”,朋友圈有“看不懂《一步之遙》就對了,因為你不知道這十件事”,內容主旨大同小異:闡述《一步之遙》的“內涵”與“高格調”,可不是嗎,人家剛開幕的舞蹈就借助了百老匯指導專家之力,混錄師可是獲得了三次奧斯卡獎的人,內容上大帥結婚都要玩?zhèn)€父女倆合唱歌劇,再借助各種名著的隱喻段子,連主人翁死去的“悲劇場景”都選了個“風車”這種高度浪漫主義的場合,說是堂吉訶德的大風車!咱們說,《一步之遙》的格調高的不是一點兩點,幾乎都高上云霄,摸不著邊了,觀眾看完估計也都跟“姜文”更后的角色結局一樣,飄在空中,在想“為什么”呢。
這就像初中做的語文閱讀理解,你明明看不懂還非要被班主任灌輸一腦子的這情感那內涵,有些“大作”真的就是作者躲在自己世界里的天馬行空,雖然“高格調”,但是就是不接地氣、我們難以理解啊。
《一步之遙》的吐槽還在繼續(xù),從電影院走出來,仍然有一堆少年帶著好似聰明的口吻說“不好看,但我一定看了才知道它有多爛”,呵呵,您看懂了嗎?就說是爛片。
此文寫下來也有點“天馬行空”,重點想寫《一步之遙》的危機公關策略的,突然又吐槽起看電影的觀眾了。
言歸正傳,《一步之遙》高格調、不接地氣,這都是“各有說辭”的評論性語言,姜文電影團隊們在“票房”還未定型的時候,玩起了危機公關的策略,解解觀眾們的困惑,我們也不得不說,圈子混得久了,對營銷還是很有些把握度的,但是片子“不被大眾”理解的基調已經定型,這些危機公關所做的只能起到緩和作用罷了,與此前余佳文的危機公關作用要差得遠吧,畢竟一個要的是面子,一個要的是里子(評價之后的票房)。